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

圖圓星夢 65人破財370萬

(星島日報報道)看準青少年盼 一圓星夢的心理,曾肆虐一時的模特兒騙案禁之不絕,去年仍共錄得兩宗相關案件,涉及金額總值四百四十萬元,其中一宗共有高達六十五人「中招」。騙徒主要以 招募人工高的模特兒或代唱作招徠,但要求受害人先參加堂費極高的培訓課程,但最後編織各種理由,只安排較廉價的工作,令受害人難以彌補損失金錢。

  招募模特兒或代唱
  警方去年共錄得兩宗模特兒騙案,涉及金額總值達四百四十萬元,受害人年齡介乎二十至四十歲,男女比例為一比四。其中單是去年四月的一宗案件已涉及高達三百七十萬元,共有六十五人「中招」。

  商業罪案調查科偵緝高級督察鄒祥有指出,騙徒主要看準年輕少女盼一圓星夢的心理,以招募模特兒或代唱作招徠,聲稱人工高,但要求受害人先參加堂 費極高的培訓課程。受害人急於工作,不虞有詐,豈料完成課程後,僅獲安排較廉價的工作,薪酬難以彌補已付的金額。他提醒求職者勿輕信陌生人,接受工作前亦 應先作核實。

  牧師夫婦涉層壓式網拍
  另警方今年接獲一宗大型層壓式推銷案,涉案牧師夫婦疑以網上拍賣網站設局,利誘受害人購買網上點數,或招攬其他人加入以獲取獎金,並聲稱以優惠價在網站購買名牌手袋及鐘表,惟受害人付錢後卻無法參與競投,初步涉及八百萬元,案件仍調查中。
  警方提醒,根據新修例的《禁止層壓式推銷法條例》,任何人明知參與了一個層壓式計畫,仍誘使他人參與計畫,都要負刑責,最高刑罰是罰款一百萬元及監禁七年。
  記者 陳芯誼
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踏入學生找暑期工旺季,小心陷阱處處。警方去年接獲暑期工騙案舉報被騙總金額共百萬元, 年紀最細受害人僅十三歲,「兼職」代購網上遊戲通行點數卡致被呃九千元。又有騙徒「漁翁撒網式」滲透各大網站上討論區等社交平台,訛稱某公司招聘或可「搵 快錢」,誘騙受害人求交出按金及身分證副本等個人資料,甚至盜用其信用卡。

  暑期工騙案手法層出不窮。警方去年共接獲十五宗暑期工騙案,損失金額總值約一百萬元,共十三人被捕。今年首季則接獲三宗,涉及金額每宗由一萬六千至二萬元不等。而在二十九名受害人中,年紀最輕僅十三歲。

  該名小六女生,去年八月從網上社交媒體看到有人訛稱招聘網上兼職工作訊息,她與留言者接觸後,被要求代為購買網上遊戲通行點數卡,總值達九千元。女童不虞有詐,騙徒繼而進一步要求她提供點數卡的序號密碼,可作轉售套現,得手後逃之夭夭,她始知受騙,卻追討無門。

  不少騙徒在「面試」時,更會要求受害人先交出按金、報名費,甚至信用卡作保證,或提供身分證、銀行戶口或住址證明副本等個人資料,才會代為轉介工作,所竊取的個人資料多被用作不法之用,亦有受害人的信用卡被盜用。

  去年暑假,一名十八歲女生就從社交媒體知悉某大集團正進行暑期工招聘,不虞有詐,男騙徒即誘騙受害人到商場快餐店先行作「初步面試」,但期間未 有提及職位詳情,只要求女生填寫「入職申請表」。女生察覺有異,隨後自行到該集團的真實辦公地址核實,發現被騙,最後報警求助。該名騙徒其後再次致電受害 人,聲稱公司有意聘請她,要求再進行第二輪面試,結果反中警方圈套被擒遂,罪成判囚三個月。

  商業罪案調查科防止科技罪案組高級督察黃宇濤指,騙徒以往在街上四處招攬,近年「轉戰」至互聯網,在各大網上討論區、社交平台或手機A pp,「漁翁撒網式」到處張貼招募訊息,訛稱某公司請人,或可「搵快錢」,再靜待受害人「上釣」,成功騙取金錢或個人資料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。警方提醒求 職者若對方提出在公眾場所見面等可疑要求,切勿輕信,更勿隨便交出金錢或個人資料給陌生人。

暑假求職騙案 「搵快錢」做餌






 

 

【晴報專訊】臨近暑假,心急但又缺乏求職經驗的年輕人,成為騙徒目標。警方發現近年騙徒改到社交平台、討論區及即時通訊App,以「毋須高技術可搵快錢」為餌,騙取保證金,受害人最細僅十三歲,損失數千至數萬元。
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總督察鄒祥有指出,臨近暑假,料借求職名目行騙的罪犯將較活躍,其中心急求職但又缺乏求職經驗的年輕人成為騙徒目標。

去年七月,有騙徒於網上假冒某大集團訛稱聘請人手,邀請求職者於某商場快餐店「面試」,並提供自製職位申請表讓求職者填寫,以騙取個人資料,其中一 名十八歲專上學院女學生覺得申請表「有古怪」,致電該大集團核實招聘者身份時揭發騙案,助警方拘捕一名三十一歲男子,最後他被判刑三個月。
有騙徒於去年八月在社交平台及即時通訊應用程式,廣發「招聘網上兼職」信息,聘年輕人代為購買遊戲點數卡,稱會獲退還款項並可賺取佣金,有十三歲女生被騙徒要求購買九千元點數卡,女生提供點數卡序號後騙徒失蹤,警方暫未拘捕任何人。

借戶口貸款變要孭債
不少騙徒亦以「短期可搵快錢」作招徠,去年有騙徒於網上招募年輕人,提供個人銀行戶口,存入款項並偽做薪金證明文件,然後要求年輕人到財務公司借 貸,聲稱年輕人毋須承擔貸款,事後更可獲佣金,但騙徒成功取得貸款後便失蹤,年輕人平均需承擔數萬元貸款,並因使用虛假入息證明文件而干犯欺騙罪。

警方數字顯示,二零一二年求職騙案有廿一宗,去年則有十五宗,而今年一至四月僅錄得三宗。
此外,隨互聯網及智能手機普及,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黃宇濤表示,騙徒有轉移至網絡行騙趨勢,二零一二及一三年度,分別有十三及五宗求職騙案與互聯網有關,今年首季則有一宗,於互聯網受騙的受害人介乎十三至廿五歲。

轉至網上作案成趨勢
黃宇濤指出,騙徒普遍於討論區、社交平台或即時通訊App廣發招聘信息予陌生人,以毋須高技術、短期可賺快錢作招徠引誘年輕人「見工」,騙徒易於互聯網接觸年輕人,而且又易於匿藏身份,預料將會成為求職騙案的新趨勢。

警方呼籲年輕人,勿隨便提供個人及銀行資料,如對方要求在公眾地方而非公司面試,求職者宜提高警覺,如發現疑似騙徒,應及早報警。

禁層壓推銷條例 未成功檢控
早年騙徒常以招募模特兒及層壓式推銷手法行騙,但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黃以民指出,《禁止層壓式推銷法條例》立法至今,仍然未曾以此成功檢控騙徒。

黃以民指出,今年首季未接獲層壓式推銷及模特兒騙案舉報,最近發生模特兒案件為去年四月,有65名受害人、涉370萬款項,拘捕七名人士,而層壓式推銷去年僅接獲兩宗舉報,警方正進行調查。

兩華人設競投網 涉串謀詐騙
「求職是賺取薪金,而非求職者支付金錢換取賺錢機會!」雖然相關案件的宗數大減,但黃以民仍呼籲市民提高警覺。
黃以民透露,今年四月有兩名華人設競投貨品網站,網站以競投形或出售低於市價的電子產品等貨品,而網民則需支付折合約一萬港元入會費才可競投,如介紹新會員加入則可獲用作競投的點數回贈。

黃以民指出,上述案件的行騙手法類似層壓式推銷,但兩名被捕人士,卻以涉嫌串謀詐騙罪被拘捕,現時正保釋候查。